2024年11月17日,“东南亚论坛”2024国际会议的分论坛三在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成功举办。来自广东、中国香港以及东南亚国家的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嘉宾,共同围绕“东南亚生物资源利用与生物技术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了成果的分享与经验的交流。来自校内外共计100余名师生和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会议报告人合影
参会人员合影
首先,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副研究员王俊杰介绍了到会的各位嘉宾,并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接着,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院长高彩吉致辞,高院长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学院以及会议背景,并再次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随后,工作人员组织嘉宾合影。合影结束后,工作人员将嘉宾分流至138会议室分论坛A、107会议室分论坛B。
分论坛A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曾咏伦以及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王浩共同主持。以下是分论坛A的精彩报告:
(1)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姜炳浩作了题为《植物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的报告,分享了线虫受精过程中的研究和植物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VDAC的机制。
(2)广州医科大学教授、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冯杜作了题为《Nucleoid-Phagy:细胞如何处理错误定位的线粒体DNA》的报告,分享了动物线粒体自噬新进展。
(3)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庄小红作了题为《自噬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的报告,介绍了植物自噬体形成的机制研究。
(4)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副研究员周俊作了题为《ATG8ylation:内膜损伤的信号》的报告,提出了ATG8lytion作为一种内膜损伤的修饰信号。
(5)华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闫河作了题为《自噬调控植物雄配子体发育和育性的分子研究》的报告,阐述了自噬在介导线粒体质量控制中的调控生物学功能。
分论坛B由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副研究员王俊杰以及香港教育大学助理教授程金平共同主持。以下是分论坛B的精彩报告:
(1)香港教育大学助理教授程金平作了题为《基于eDNA生物信息学的沿海水域有害生物监测》的报告,强调了开发筛查数据库和工作流程的重要性。
(2)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环境保护署署理首席环境保护主任余錦華作了题为《整合环境数据平台以实现可持续的生物多样性管理》的报告,介绍了香港环境保护署优化环境影响评估(EIA)流程。
(3)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刘子方作了题为《环境DNA作为中国海洋大型动物保护的“革命性”工具的能力与挑战》的报告,强调了eDNA技术在提供科学证据方面的作用。
(4)香港岭南大学助理教授叶志豪作了题为《将eDNA与常规调查整合到城市多样化脊椎动物和甲壳类动物群落中》的报告,介绍了eDNA技术及其优势。
(5)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帅方敏作了题为《湄公河渔业资源初步调查》的报告,介绍了项目目标和调查情况。
(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孝友作了题为《大鳖保护现状及eDNA在资源监测中的应用》的报告,介绍了鼋的保护现状和eDNA技术的应用。
(7)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周磊作了题为《环境DNA在多营养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的报告,讨论了eDNA研究中的创新与挑战。
(8)美格生物公司研究员刘飞飞作了题为《eDNA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详细介绍了eDNA检测的主要步骤和关键问题。
(9)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副研究员王俊杰作了题为《用于检测极度濒危物种特异性环境DNA的光控单锅RPA-CRISPR-Cas12a分析法》的报告,介绍了黄唇鱼的濒危现状及保护意义。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从“对望”走向“奔赴”的关键一年。作为中国对外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东南亚始终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亟需构筑对外开放新优势,通过“港湾”制度对接、市场互动和产业联动,形成一套与东南亚全方位合作的战略机制,共同促成三者的跨区域联动与发展,实现“1+1>2”的共赢效应。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东南亚生物资源以及对生物技术进行创新,这是一项重要的议题。相信“东南亚论坛”分论坛三的各位嘉宾的精彩报告,可以为这一议题贡献相应的智慧和方案。
撰稿:王俊杰
审稿:高彩吉
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中国)官方网站
Copyright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中山大道西55号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邮编:510631
电子邮件: huxj@scnu.edu.cn 电话:85211372